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合集七篇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地质地貌实习报告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篇1众所周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出真知”。为了巩固《地质地貌学》的教学成果,提高教学质量,让同学们学以致用,能够用书本的知识来解决实际上的一些问题,提高同学们的野外作业能力和分析能力,20xx年7月9—11日,我们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20xx级150名同学在高全洲老师、刘祖发老师和杨清书老师的带领下到肇庆市七星沿地区进行为期三天的地质地貌实习。尽管只是三天的时间,而且我们目前专业知识的匮乏、能力的有限,确实很难对肇庆七星沿地区的地质地貌状况有很透彻的认识,但在已经掌握了当地详细地质地貌情况的高老师等的精心讲解和耐心指导下,加上不少学者之前做的调查资料,我们得以比较系统地了解掌握了当地的地质地貌情况,并学会了一些外出实习的基本要领和考察方法。
肇庆市位于广东省的中西部,地跨珠江的主干流—西、北江流域。地势由北部、东北部渐次向中部和东南部倾斜,具有山地、丘陵、平原、湖泊等多种地貌。市区背靠北岭,面临西江,上控苍梧,下制南海。北部为北岭山地和西江古河道形成的沥湖,中部为河谷冲积平原,东西两端重峦叠峰紧锁江流,形成三榕峡、大鼎峡和羚羊峡。境内孤丘台地疏落散布,石山拔地而起,湖泊池塘星罗棋布,形成五湖、六岗、七峰、八洞的独特自然景观,成为驰名中外的七星岩风景区。正因为肇庆独特的地质地貌风光,它才成为我们实习的首选之地。
本次实习从7月9日开始,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出发,路经中山,江门、高要等市,并在途中的西江大桥到南岸卸煤码头考察滑坡和河流阶地,然后才到肇庆党校。下午到北岭考察洪积扇,最后是东岗村观察并讨论了当地地貌。10日主要是在七星岩风景区对其地质地貌进行考察,主要考察地貌有地下溶洞,落水洞,干溶洞,断层带等。第三天上午考察了西江三榕峡东岸的北岭背斜,总结了实习成果,下午离开肇庆返回珠海,结束了为期三天的实地考察。具体路线如下:
7月9日:告别中大珠海校区——西江大桥——卸媒码头(上南岸)——肇庆党校——北岭山南——东岗村附近。此次的目的主要是观察滑坡和二三级阶地地貌。
7月10日:肇庆党校——七星岩公园,考察七个秀丽的喀斯特石峰:阆风岩,玉屏岩,观音岩,天柱岩,蟾蜍岩,仙掌岩和阿婆岩。这次的目的主要是观察水平溶洞(双源洞)和断层及洼地地貌。
7月11日:上午:肇庆党校——三榕峡(位于西江的峡谷地段)——采石场。此次目的是观察断层及其层理结构。下午实习结束,返回中大珠海校区。
我们这次考察的地区常见的七种地貌类型分别如下:
1) 侵蚀低山。其相对高度200m,主要是指北岭山脉;
2) 侵蚀丘陵。其相对高度200m,主要是指西江南岸的丘陵和山地;
3) 侵蚀台地。其相对高度在10m以上,坡度和缓,一般15度,主要是指位于侵蚀低山和侵蚀丘陵之间的低矮的高地;
4) 洪积阶地和冲洪积扇。主要分布在北岭山麓;
5) 河流阶地。主要是指沿岸二级、三级河流阶地;
6) 冲积平原。主要是指西江沿岸的河漫滩和一级半埋藏河流阶地;
7) 喀斯特丘陵。岩性为壶天灰岩或石磴子灰岩,主要是指七星岩等喀斯特石峰。
实习内容:
7月9日早上7点,我们从中大珠海校区乘车出发。沿路可以看到公路有很多低矮的丘陵,这些丘陵的岩石大多已经风化成砖红壤了,很少有完整的基岩保存下来。而正是由于肇庆的基岩出露状况比较好,所以我们选择它作为地质、地貌实习的基地。
整体上来看,肇庆七星岩地区北部是山地,南部是丘陵,中部是西江冲积平原,肇庆七星岩喀斯特丘陵就是位于这个平原上。我们三天考察的地貌类型按顺序大概如下:滑坡与阶地,冲洪扇与洪积平原,充填构造,喀斯特丘陵与溶洞,落水洞,背斜与断层。下面我就按照时间顺序来说明肇庆七星岩地区的地质地貌状况。
第一天:
我们从珠海出发乘车经过江门、新会、高要,在开往肇庆党校的途中顺道考察了西江大桥南岸东侧的卸煤码头(上南岸),这是一个半埋藏阶地。
上南岸是一个潜在的滑坡,但是目前没有再次滑坡的趋势和迹象。滑坡是坡面上大量土体、岩体或其他碎屑堆积,主要在重力和水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它是山区建设中经常遇到的一种自然灾害。据老师介绍,该地在20年前发生过一次大滑坡,现仍可以看到当年的滑坡壁(上图山坡凹处),滑坡体由于采山取石和植树造林等原因已经看不出。1983年12月16日上午约9时至11时该地发生一般规模的突然滑坡,塌方200多米,沉降深度10米。事发时该处卸煤码头上有四个民工在小屋内睡觉,后来只有一人逃脱。据首先发现滑坡的当地民工讲,滑动是首先从下面开始的,后来才看到上部滑动,由此可分析判断此滑坡属牵引式或称拖带式滑坡,广东地区的滑坡多是这种小型滑坡。
根据老师的分析介绍,我们知道了造成这次滑坡的主要原因是:
①该地处于西江凹岸,终年被流水冲刷而造成岸壁不稳定;
②滑坡的上部阶地上有一个水塘(现在已经填平),并且有地下渗透带,水塘中的水以地下水的形式与江水互渗,使中间土体遭到破坏,土质疏松,有些地方甚至被掏空;
③滑体主要是花岗岩的风化壳,为第四纪的松散堆积物,很不稳定;
④滑坡上的码头堆积了大量的煤,负荷太重,其重力对滑坡的发生是一个间接的推动力;
⑤整个肇庆地区的粘土含量普遍较高,滑坡发生的前天当地下了一场大雨,粘土的膨胀系数大,雨水对其影响很大,造成土质松软,从而引发了这次滑坡。
此滑坡范围宽134米,10多米厚,滑动后形成5个阶梯,滑坡体伸入西江,由于规模不大,所以没有造成西江淤塞。
接着我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又考察了阶地,据资料介绍,阶地的类型有常态阶地(或阶地)、半埋藏阶地和埋藏阶地,其中后两种是阶地变形的结果。(1)常态阶地分布在河流上游或源头区。如鉴江信宜、漠阳江春湾、北江韶关,是洪水不能淹没的阶地,故称常态阶地,简称阶地。(2)半埋藏阶地是原先的第一阶级地主要因海平面上升引起的均衡构造下沉,而与全新世堆积的高河漫滩类高、至今能被洪水淹没的阶地,主要分布在中下游冲积平原,如肇庆市西江与七星岩之间的地貌即为第一级半埋藏阶地。(3)埋藏阶地是半埋藏阶地向三角洲延伸逐渐被全新统覆盖形成,,分布在入海三角洲,这是最高和最年轻的埋藏阶地。[1]
据老师介绍,我们现在所走的公路和卸煤码头就是建在第一级阶地上(左图)。看完第一级阶地之后,我们就爬上公路旁的小山去观察第二和第三级阶地。 ……此处隐藏25708个字……p>2.岩层倾向的测定
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恒与岩层走向垂直。
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或接物觇板指向倾斜方向,罗盘南端紧靠着层面并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读指北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的倾向。
假若在岩层顶面上进行测量有因难,也可以在岩层底面上测量仍用对物觇板指向岩层倾斜方向,罗盘北端紧靠底面,读指北针即可,假若测量底面时读指北针受障碍时,则用罗盘南端紧靠岩层底面,读指南针亦可。
3.岩层倾角的测定
岩层倾角是岩层层面与假想水平面间的最大夹角,即真倾角,它是沿着岩层的真倾斜方向测量得到的,沿其它方向所测得的倾角是视倾角。视倾角恒小于真倾角,也就是说岩层层面上的真倾斜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真倾角,层面上视倾斜线与水平面之夹角为视倾角。野外分辨层面之真倾斜方向甚为重要它恒与走向垂直,此外可用小石于使之在层面上滚动或滴水使之在层面上流动,此滚动或流动之方向即为层面之真倾斜方向。
测量时将罗盘直立,并以长边靠着岩层的真倾斜线,沿着层面左右移动罗盘,并用中指搬动罗盘底部之活动扳手,使测斜水准器水泡居中,读出悬锥中尖所指最大读数,即为岩层之真倾角。
岩层产状的记录方式通常采用下面的方式:
既方位角记录方式,如果测量出某一岩层走向为3100,倾向为2200 ,倾角350,则记录为NW3100/SW∠350或3100/SW∠350或2200∠350。
野外测量岩层产状时需要在岩层露头测量,不能在转石(滚石)上测量,因此要区分露头和滚石。区别露头和滚石,主要是多观察和追索并要善于判断。
测量岩层面的产状时,如果岩层凹凸不平,可把记录本平放在岩层上当作层面以便进行测量。
7、花江大峡谷石漠化情况及其治理方案
(1)石漠化
石漠化即喀斯特荒漠化或石化,与我国西北一带沙漠化现状相似,是土地劣化演变的极端形式之一。广西和贵州等地原本就有大面积的碳酸岩分布,又由于不断地开荒种地,破坏了原有植被,需千万年才能形成的瘠薄土层经风吹雨打迅速流失,最后地表只剩下不能种任何植物的石块。我国西部石漠化速度相当快,其中广西碳酸岩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37.8%,石漠化以每年3%—6%的速度递增。石山地区不但形成“山光人穷,穷山恶水”的恶性循环,且由于土壤稀薄、缺水易旱,也是造林绿化中最难啃的“硬骨头”。花江大峡谷地区也与此类似,治理石漠化当务之急!
(2)成因机理
一、花江大峡谷区域碳酸盐岩系的抗风蚀能力强,成土过程缓慢。据资料显示,每形成1 cm厚的风化土层需要4000余年,慢者需要8500年,较非岩溶区慢1O~80倍,这是西南岩溶山区土层浅薄、易出现石漠化的客观背景条件和基本原因。
二、山多坡陡的地表结构不利于水土资源的保存。西南岩溶山区地表崎岖破碎,山多坡陡。山多坡陡的地表结构加剧了斜坡体上水、土、肥的流失,某些人类活动扰动的激发下,使大片岩溶山地变成石漠化。
三、岩溶山区特殊的土体剖面结构加 剧了斜坡上的水土流失和石漠化。岩溶山区土壤剖面中通常缺乏C层(过渡层),在基质碳酸盐母岩和上层土壤之间,存在着软硬明显不同的界面,使岩土之间的粘着力与亲和力大为降低,一遇降雨激发便极易产生水土流失和石漠化。
四、降水的影响。西南岩溶山区年均降雨量多在900~1 300 mm,暴雨集中在春季(约占4O )和夏季(占55%以上)。春季和初夏季的暴雨正是大面积坡耕地的中耕播种季节,农作物(玉米、油菜、绿肥等)正处于幼苗阶段,疏松的坡土得不到很好的覆盖,故春季和初夏季暴雨加剧了石漠化的发展。
五、人口增长过快,农业人口多,土地负荷压力大。西南岩溶山区是少数民族聚集区,农业人口比重大,增长速度快。人口增长快、密度大,加上素质低,使西南岩溶山区陷人人口增加一过度开垦一土壤侵蚀性退化一石漠化扩展一经济贫困的恶性循环中。
六、对土地掠夺式经营,耕种方式落后。乱砍滥伐、滥垦滥耕、铲草皮、挖树根、烧秸秆等在山区经常发生,对土地掠夺式经营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地石漠化。此外,耕种方式水分环比泥沙环比山地石率环比西南岩溶山区三分之一的旱耕地仍采用落后的顺坡耕种方式,加剧了水土流失和石漠化。
(3)合理的治理方案
一是采取砌坎培土的方式,增加土层厚度;二是采取林农混种的方式,实行以耕代抚;三是采取兴修蓄水池方式,保证林竹生长供水需要;四是采取封山禁牧的方式,禁止人畜践踏,增加林草植被;五是有条件的地方,实行土壤改良、施肥,促进林竹生长。四、多部门联动。石漠化综合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关系到贫困山区生态环境的改善、群众的脱贫致富和新农村建设,仅靠林业部门一家的努力难以达到效果。因此,政府把林业、国土、财政、农业、粮食、水利、畜牧等相关部门的力量进行整合,实现多部门联动治理。一是积极开展林下种草。结合当地重点发展以花椒为种植的在石漠化综合治理地区开展林下种情况下,种草养畜,增加了农户收入,调动了广大群众石漠化综合治理积极性。二是配套完善改土工程。该区域的石漠化治理区域主要集中在立地条件较差的陡坡耕地富集区,要投入较大力度。三是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岩溶区群众生产生活能源主要靠薪材,长期随意樵采是造成石漠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治理的难点之一。
三、实习心得
此次教学实习我们在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教学实习的安排,达到了实习的目地和要求。为我们日后从事相关工作提供了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
通过此次教学实习,我们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理论知识,而且极大的锻炼了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实习中有许多知识课本上是没有的,我们学到了更加明确可行的操作技术和应用理论。如何充分灵活利用自己课堂知识进行实际操作,锻炼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次教学实习给了我们一个充分锻炼的自己的机会。
通过着此次教学实习,我们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理论知识,而且极大的锻炼了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这次野外实习我们不但欣赏了xx秀美的自然景色,调查了解马地质地貌的类型和地质变化,而且学习并掌握了野外地质地貌实习的一些调查研究方法,提高了我们的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在野外实习的过程中,虽然非常的劳累,但看到如此的美丽的自然景色,实习后的成果心里还是非常愉悦。这次教学实习让我们受益匪浅。
但同时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xx旅游开发一些不合理现象,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北部的大山,南部的、宝安山、团山,由于长期垦殖,过度放牧及人类经济活动综合影响,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干旱贫瘠,岩石裸露,原生植被破坏殆尽,只有赤松、栎类稀疏分布,河流及山沟两侧有零星枫杨、槐树等等。因此如何充分利用xx天然的资源优势,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大丰收是开发者应慎重考虑的。
目前花江大峡谷旅游开发刚刚拉开了序幕,我们相信开发者会充分合理利用花江大峡谷的天然自然资源和人类的智慧,让自然保护区焕发出新的乐章,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和谐发展,造福人类。
文档为doc格式
最新推荐